晏嬰(?—前500年)字仲,謚「平」,史稱「晏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余年。
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于《晏子春秋》,《晏子春秋》經過西漢劉向的整理,共有內、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后世人學習的榜樣。
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備受后世統治者崇敬。
權有無,均貧富。——《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這是晏嬰對齊景公詢問的「古之盛君」的行為準則所做的答復,所謂「權有無」和「均貧富」就是說要節制權力、不要濫用,對待貧富問題上要均平而公正。
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這句話告誡我們,不應當自恃聰明,而不去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應當保持恭敬謙卑的心態。
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賢明的君主,自己吃飽了還能知道有百姓在挨餓;自己穿暖了還能知道有百姓在挨凍;自己安逸了還能知道有百姓在勞苦。
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晏子春秋·外篇》
看見了美色而忘卻道義,身居富貴而有失于倫常,這叫做違背天理。君子齊家,必先修身,注重道義,不做出格之事,夫妻關系和睦,進德修業就會取得成功。
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晏子春秋·外篇》
明明有賢人卻不知道,是第一種不祥;知道了卻不任用,是第二種不祥;使用了卻不信任,是第三種不祥。
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這句話即成語「接踵而至」的由來,指人特別多,肩擦著肩,腳跟碰著腳跟。
上無驕行,下無諂德。——《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上面的人不做出驕縱的行為,下面的人就不會形成諂媚的惡習。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這句話為齊國名相晏子告誡齊景公的話。而景公卻認為:「衣之新也,信善矣,人之故,相知情。」遂不聽晏子的勸告。
晏子見景公執意如此,乃辭官而去。景公就自己治理政事,結果政事混亂不堪,百姓大亂,景公不得不重新召回晏子理政,未幾,天下平定,齊國欣欣向榮。
這句話告誡人們一定要有懷舊之心,不可輕易拋棄老的朋友。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晏子春秋·內篇·問下》
只要做事一心一意,就算變換一百個君主也能繼續留在朝中,做事三心二意,就算侍奉一個君主也不能至終。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用人要用他的長處,不要對他的短處斤斤計較;用人要用他所擅長的,不要對他所不擅長的斤斤計較。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