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陶淵明傳》:世人笑我忍饑寒,我嘆世人太可憐
2022/11/10

蘇東坡曾這樣評價陶淵明:「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

在魏晉那個大夢沉沉的年代,很多讀書人一面向往著歸隱,一面掙扎在名利場里。

只有陶淵明清醒而獨立。

在十二年的徘徊矛盾之后,在歸隱和出仕之間,選擇了徹徹底底歸隱。

歸隱,同樣也意味著清貧,甚至還有可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但陶淵明卻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內心。

世人笑他忍饑寒,他嘆世人看不穿。

在種種不理解的聲音中,他毅然選擇了沉淀內心,成為詩人陶淵明,寫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陶淵明傳》這本書,一起去感受他那淡泊卻又壯闊的一生吧。

1

有人問,生活是什麼?

柴米油鹽醬醋茶,吃喝拉撒睡,再加上愛恨情仇,就是生活的全部,說起來一句話,做起來一輩子。

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些東西買單。

一千多年前,陶淵明就面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

一方面,家里沒有余糧,就要揭不開鍋了,再不出去上班,家人就要挨餓了,自己也沒有酒喝了。

另一方面,對于性本愛山丘的陶淵明來說,出去上班,就得和一些油頭粉面的家伙打交道,實在是討厭得很。

怎麼辦呢?

為了生活,陶淵明還是選擇去上班,可是上了沒有多久,就實在心累得受不了了,又辭職回家種地。

可那年頭,莊稼收成不好,陶淵明靠種地,沒多久又到了吃不上飯的地步。

親人朋友勸他出去找個公司上班,多掙一點錢,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看著面黃肌瘦的妻子,他又出去了。

反反復復,連續幾次,陶淵明發現,違心做事,哪怕是穿著華美達衣服,有著吃不完的糧食,自己也不會快樂。

人這一生,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真正快樂,內心才能真正平靜。

2

陶淵明雖然家世顯赫,可是到了他這一代,家世早已沒落了,除了幾畝薄田,錢財是沒多少了。

陶淵明又不是一個懂得生財之道的人,日子越過越窮,窮到快吃不上飯了,又開始出去打工上班,可是遇見的老板,要麼是野心家,要麼是畫大餅。

他見到的人,汲汲于富貴,戚戚于貧賤,見到有錢有權,有人就低眉順眼,有人就阿諛奉承。

反正,在名利場中,人們盯著的無非就是錢權名等東西。

對于陶淵明這等老刁民而言,淡看日出日落,閑看云卷云舒,哪里習慣得了這等束縛。

他放眼望去,只覺得這些人,活得真復雜,活得真累,為了一些身外之物,勞神傷力。

陶淵明是個簡單的人,可受不了這復雜的人際關系,他要找幾個簡單的人,一起數星星看月亮,有酒時一起喝酒,喝完酒就各自回家睡覺。

哪里受得了職場當中這些彎彎繞繞,非要把一些人招呼好,就因為那人是客戶,是上級。

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也是因為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了,再不出去上班,就得出去要飯了。

在他叔叔的推薦下,做了彭澤縣令,離家近,俸祿除了吃飯,還有多余的糧食可以釀酒。

他勉勉強強做了八十來天,上級來人督查他的工作,陶淵明也覺得,來就來吧,反正工作都干了,于是他心安理得地等著。

可是同僚告訴他,上級來了,你得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人家都到來,然后吹一堆彩虹屁,把人吹舒服了,工作也就沒問題了。

天哪,這對有輕微精神潔癖的陶淵明來說,簡直不可理喻。

我拿了你的錢,我替你辦事,可是要讓我違心去逢迎別人,那實在抱歉,不在工作范圍內啊。

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你只要還在上班,不管這是不是工作職責,你都必須這樣做,要不然就別干了。

連同僚之間的關系都處理不好,還干啥呢。

若是一般人,打碎牙齒和血吞,忍忍就過了,忍著忍著,要麼學會了這一套,慢慢地就習慣了,要麼永遠學不會裝不來,便一直痛苦著。

陶淵明雖然窮,但精神潔癖逼著他,不干。

總共做官三個月不到,糧食還沒熟,酒還沒釀,就收拾包裹走人。

這還不算,他還寫了一篇宣言,名叫《歸去來兮辭》,宣布自己從此與田園作伴,再也不讓自己的內心被形體所奴役了。

簡簡單單,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這比什麼都重要。

3

回首一看,三十年啊,本[性.愛]丘山的自己,竟然在塵網里掙扎了三十年。

這三十年為什麼掙扎呢?

表面看來是為生活所需驅使著向前的,全身心的投入,就為了活下去,就為了溫飽,可事實上,生活真正的需要是很少的,只要一點點就足夠了。

回到田園后,陶淵明種了幾畝地,每天早晨出去,戴月回來。

可他實在也不善于種地,辛苦經營的豆子還沒野草長得茂盛。

長大了,又擔心會不會突然來一場冰雹,那所有的希望都將落空。

在決定跟隨內心,回歸自然的時候,陶淵明就已經知道,要追隨內心回歸自然,貧與饑是在所難免的。

可是在陶淵明看來,饑餓和寒冷雖然令人難受,但如果違心做事,只會讓事情更糟糕。

而回到自然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天大地大,沒有人事紛擾,更不會有車水馬龍的喧鬧,白天掩著柴門,對一壺老酒,虛度一天都光陰。

鄰居告訴他春耕時節快到了,地里還有一大堆事情,就扛著鋤頭,慢慢準備。

耕地一天天擴大,莊稼不斷長高,可是大自然的威力又時時掛在心頭,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場冰雹,就摧毀所有。

陶淵明也希望有好的收成,看見莊稼長得好他也高興。

但他還知道,人生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走到了盡頭,努力活好今天,才最重要啊。

盡力了,剩下的就順其自然。

陶淵明,一個老農,踏踏實實地種地,簡簡單單地活著,他把自己的生活寫成詩,就是歸園田居。

自己簡單了,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事實上,生活的樣子就是人內心的樣子,內心簡單,生活也會跟著簡單,內心復雜混亂,生活也會亂七八糟。

4

陶淵明愛酒,愛得不行。

他把飲酒的所思所感寫下來,就是《飲酒》詩篇。

可陶淵明并不是經常有酒喝,大多數時候根本就是窮得喝不上酒。

有一天,陶淵明還沒起床,就聽見有人敲門。

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鄰居大早上拿著一壺酒來了,為什麼拿著酒來呢?

因為聽說了陶淵明的事兒,懷疑陶淵明憤世嫉俗思想古怪,特來開導他。

「襤褸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整個世界都這樣,為什麼不隨波逐流和別人一樣,謀一個好差事呢?

就像當年屈原遭遇放逐,在江邊,漁父勸告屈原那樣。

世上的人都這樣,為什麼不像他們一樣活著呢?為什麼要想得這麼多,又自命清高,讓自己活成這樣呢?

屈原回答說: 寧愿葬身魚腹,也不愿同流合污。

面對這樣的話,陶淵明當然理解,放著好好的官不做,非要到這兒來種地受窮,這不是心里有病是什麼。

可是他天性如此,官場那一套,不是學不會,只是違背本心,難道就是應該的?

酒喝著喝著,陶淵明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在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都吝惜自己的真性情,只惦記世俗的名利,有酒不肯喝,一輩子患得患失,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可以說,如果陶淵明也患得患失,想到歸隱之后要受苦,要喝不上酒,那麼他可能就要在世俗中掙扎一輩子,也活不成自己真正喜歡的樣子了。

人生無常,未來千變萬化,人想掌控未來,終究只是一個妄念,只有不喜不懼,坦然處之,才能活得盡興。

5

不管過怎樣的生活,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陶淵明走進官場,付出的代價是違背內心生活;走進田園,付出的代價是饑寒貧苦。

最終,他寧愿保有自己的內心,即便饑寒交迫,也要走進田園,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回歸田園后,陶淵明家遇過大火,把房子燒沒了,遭遇過災年,總之,生計窘迫,幾乎伴隨著陶淵明的整個田園生活。

他的詩中有寫自己乞食的場景,他描繪自己的難堪,表達自己的苦楚,還有自責。

這就是他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所付出的代價。

就像今天很多選擇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他們活得很累,但是這就是代價。

任何一種生活,都有相應的代價。

但就像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所表達的那樣,每個人都能為自己負責。

所以,如果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那就喜歡自己選擇的。

我相信,我們一定能過好這唯一的一生。


🌟朱學恒性騷風波「這一句」令人頭皮發麻 賈永婕:為什麼他這麼有把握?
2023/06/10
🌟南投草屯 女騎士遭風箏線勒頸失控衝逆向險摔
2023/06/10
🌟偷神車「Dio50」塞進休旅車 車主傻眼:花12萬組好的
2023/06/10
🌟獨/改的不是車是回憶 車友願花十多萬改裝「Dio50」
2023/06/10
🌟「把國小當後宮」 南投某國小校長遭控性騷
2023/06/10
🌟台北*麵線不只蚵仔 透抽與涼拌魚皮雙重海味享受
2023/06/10
🌟【詐騙】衛生福利部全民共享禮品?用健保卡領取?假官方網站騙信用卡個資
2023/06/10
🌟18歲女夜校生下課開車返家 大迴轉270度撞進超商
2023/06/10
🌟曾獻聲《海綿寶寶》、《鬼滅之刃》!台灣資深配音員李香生離世 享壽73歲
2023/06/10
🌟Lisa「瀏海起飛」見光死!網認不出嚇:也太凸
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