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國學經典:三寸,三尺,三丈
2023/01/07

《菜根譚》有言:「人品做到極處,只是恰好。」做人,要掌握一個度,那就是「恰到好處」的分寸:說話留三寸,遇事讓三尺,待人遠三丈。

說話留三寸:不惹禍

《增廣賢文》有言:「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說話要講究分寸,通達世故的人,逢人只說三寸話:一寸在人,二寸在時,三寸在地。一寸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人若不對,話不該說;二寸是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時機不對,話不能說;三寸是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場合不對,話不當說。

 曾國藩年輕時口無遮攔,得罪過很多人。參加壽宴時,對好友鄭小珊誇誇其談,氣得對方拂袖而去。曾國藩事後自省,給自己定下「戒多言」的規矩。他還通過寫日記,記錄自己言談話語方面的過失。

 該說的話,三思而後說;不該說的話,閉口不談。正如《菜根譚》裡講:「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嘴巴好比是內心的大門,如果不能守口如瓶,必然會洩露心中的秘密。

 話說得太滿,就無法保證每一句話都說得滴水不漏。逢人話三分,交淺勿言深,給自己留點餘地。

遇事讓三尺:結善緣

《菜根源》有言:「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當你做事一帆風順時,讓三分好處給別人,是為後世子孫積德。

 清朝首輔張英,收到桐城老家來信。信上說,家中擬擴建院宅。只為多占三尺地皮,跟鄰居起了爭執。

 張英看完家書,回詩一首: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詩,主動將院牆讓出三尺;鄰家見狀,也依樣讓出三尺。兩家宅邸之間,讓出了六尺寬的一條小巷。這條「六尺巷」至今仍是桐城一景,被世人傳為佳話美談。

 遇事讓三尺,是一種心胸、一種風度。下棋時讓兩子,是高手之舉;打球時讓一分,是大將風范。走路讓同伴先行,吃飯讓客人上坐,乘車也給老人小孩兒讓個座。

 生活中的許多矛盾、紛爭,只因沒能掌握讓的藝術。讓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修養。

待人遠三丈:長相處

《圍爐夜話》有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人與人走得太近,是一場災難。最舒服的關係,是保持一種「邊界感」,讓距離產生美。

 親人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不因為太燙而傷了自己,也不因為太冷而寒了人心。朋友之間,保持一杯水的距離。君子之交淡如水,看似平淡無味,卻能解渴潤喉。

 守好自己的分寸,不相干的事兒不要管,摻和太多,反而幫倒忙。事情成了,沒人記得你的功勞;事情砸了,你卻成為第一個被指責的對象。別把想法強加于別人,別窺探別人的隱私,別打擾別人的生活。

 常聽人說,這世上只有兩種事:關你屁事!關我屁事?話說多了,沒人愛聽。事管多了,招惹麻煩。

 知邊界,懂分寸,讓自己高興,讓別人舒服。這樣與人相處,才能長長久久。


歷史上僅有6位冠軍侯,第一位叫霍去病,另5位是誰,都憑的什麼?
2023/06/10
61岁亚视一哥享受单身,自夸年年18岁!前任曾华倩批其大男子主义
2023/06/10
香港真实黑帮大嫂,比《狂飙》更狂
2023/06/10
2011年,李连杰替身被炸身亡?仅获赔16万,李连杰:我再加500万
2023/06/10
朱元璋在農夫家避雨問:您貴姓?他的回答令老朱大喜:封世代為官
2023/06/10
劉邦為何要臨幸,魏王豹的寵妾?這件事改變了漢朝的命運
2023/06/10
看懂了竇太后臨終前對劉徹的囑托,你才算讀懂了什麼叫帝王心術!
2023/06/10
胤祹:父親在位61年,母親活了97歲,不參與九子奪嫡,他才是贏家
2023/06/10
他是被滿清「抹黑」的皇帝,為明朝續命160年,打仗堪比朱棣
2023/06/10
春秋戰國年間,車夫羊斟沒分到羊肉羹,次日駕馬把將軍拉去敵營,于是誕生一成語
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