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于秋風;
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于夏日。
因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
——《菜根譚》
一、 因果一體
這段話,揭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人事發展規律。如果,你真吃透了這個規律,短時間內,你是可以變得睿智的。
是什麼規律呢?
因果一體,并且相互相反運動。
「因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說的就是這個規律。
即,你做了多少「潔」的事情,并不會導致「潔「的果出現。你只有,沖著「污」去,才會得到「潔」的果。
同樣,你要追求「明」的結果,沖著「明」去是沒有用的,而是要沖著「晦」去,你才能得到「明」的結果。
舉例說明。
比如,你天天在家里教導小孩兒,要珍惜學習機會,好好學習啊。
盡管,你教導盡職盡責,非常努力。你用道理,把他耳朵都磨出老繭來了,但是,能達到教育目的嗎?
我們都清楚,這種教育方式根本沒什麼用。你越是追著他學,他越是厭學,越是討厭你絮絮叨叨。根本達不到教育目的。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你花一個月,帶著他到大涼山這樣的國家級貧困地區。
找一個鄉村小學。那些地方,有很多學生,每天上學,天剛亮就要起床,徒步好幾公里,才能到學校。然后,學校有的教學設備也僅僅只是教室、桌子、長凳,和黑板。沒有網,沒有多媒體,沒有iPad這些高大上的電子設備。
你什麼道理都別講,帶著他在這樣的學校呆上一個月。你看看他會不會珍惜自己在城里面的學習機會。
不要說一個月,呆上一個星期,他恐怕都受不了了。
他可能剛去就會嚷嚷著,要回到城里上學,嘴上給你保證要珍惜學習機會了。
但,你還不能就這麼信他。不能讓他呆幾天就走。你說不行,我們還得呆上一個月。
然后,讓他在這種資源極度匱乏之地,真真切切地體驗上一個月,等他再回到城市的學校,很難說他會再不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
這就是說,你想讓小孩懂珍惜,你根本不要跟他講什麼珍惜的道理。
而是直接把他所擁有的富足都剝去,讓他真實地身處困窘與可憐。
這樣,你什麼都不用講,他對那種富足的學習機會,自然就會產生強烈的渴求。
那麼,自然也就會珍惜富足的學習機會了。
這就是「潔常自污出」的道理。
你有多大的承受失敗的能力,你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再深入講,就是只有處于「污」之中,你才會對「潔」有強烈的渴望。
對「潔」有強烈的渴望,才會產生「潔」的行為。
同樣,只有處于「晦」中,才會對「明」有強烈的渴望,繼而產生「明」的行動。
這個道理通了,好多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比如,小孩兒不喜歡吃飯怎麼辦?
你千萬別端著個碗,他跑到哪里,你就追著喂到哪里啊。
不吃,立即收碗收筷。餓上他一頓。
當他嘗到被餓的滋味之后,自然就會對「吃」有一種強烈的渴望了。哪里用得著你追著喂呢?
這個道理,在孩子教育上可以延伸。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同樣可以延伸。
比如,你要追求成功,該怎麼做?
別以為你按照成功的步驟,1,2,3,做完了,你就會成功了。
成功根本不是這麼來的。
而是,你能夠把一路上的各種「晦暗」(風險、失敗、絕望、孤獨)都克服了,你就成功了。
換句話說, 你有多大的承受失敗的能力,你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而不是,你有多大的本事,就能有多大成就。沒這回事。
再舉個例子。
以色列這個國家,原來只是一片鳥不拉屎的,荒涼沙漠、廢墟之地。
然而,如今的以色列,早在沼澤,荒蕪的土地上發展起了漁業,貧瘠的丘陵已被改造成了良田萬畝,成了世界上農業最富繞地之一。新型的現代化城鎮星羅棋布,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高速公路四通八達。
另外,在科技領域,同樣是人才濟濟,出了很多世界一流的人才。工程師占比世界領先,每萬人中從事研究開發者達160人,居世界之冠(美國為90人),有近千家高科技公司,僅列美國之后。
所以,這個地方,如今還引領著世界一流的創新研發、科研機構,文化教育、軍事技術,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通常的說法都是,認為以色列的成功,得益于,猶太人的聰明頭腦。但是,這種說法只是看到了表象。
了解猶太人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民族歷來多災多難。
在歷史上,遭遇過滅國,以及滅族的屠殺。所以,歷史上的他們,曾經到處逃難。可見,這個民族的生存環境有多惡劣。
那麼,你就可以想見,要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不聰明能行嗎?不聰明的,在這種生存環境中都被淘汰出局了。
所以,這個民族的聰明,根本上講,其實是各種絕境式的生存環境,給逼出來的聰明。
這也是「明每從晦生」的道理。你能有多大的光明前途,不是看你走了多長的光明大道,而是看你承載過多大的「晦暗」人生。
猶太人,能把廢墟變成寶地,能在資源極度匱乏的土地上,創造出諸多科技文明,本質上講,就是極度「晦暗」的生存環境,激發了他們對「光明」的極度渴求。從而造就了今天的以色列文明。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