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講的「外親而內疏者,說內」,是什麼意思呢?
道理簡單也不簡單。說簡單是因為,從字面上就能理解意思,對于表面親近,內心疏遠的人,要發力結交他的內心。
說不簡單是因為,道理都懂,可是怎麼結交呢?如果恰巧你不知道,不妨琢磨一下這三個字:
投名狀!
在如今的世道,利益就像萬金油一樣,仿佛可以解釋所有事情。
實則不然。人跟人的關系親疏遠近,并不能純粹靠利益來衡量,畢竟當風險足夠大時,人是可以選擇放棄利益自保的。所以,如何「永結同心」呢?
相比于獲得收益,人們更害怕遭受損失。
一
說起投名狀,相信大家馬上會想起電影:《投名狀》。
電影里的龐青云、趙二虎,姜武陽的誓言真是蕩氣回腸: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依。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不過,如果你感動得熱淚盈眶,僅僅品出了一個「義」字,那你還是別在江湖上混了,義氣雖然聽起來好聽,但根本不值錢,靠不住。所以在電影里,三位主角則是選擇各殺一名外人,然后歃血為盟。
人心險惡,掌握了兄弟的秘密就等于掌握了兄弟的把柄。我知你深淺,你知我長短。我有你把柄,你有我把柄。你有資本坑我,我也有資本坑你。
如此,兄弟的感情就深了!
二
什麼是投名狀呢?
投名狀在古代常見于社團組織用于增強團體內聚力的方式。某人為了表達對個人或組織的忠心,以暗黑行為做保證(投名狀)而贏得加入團體的機會。
通俗地說,就是獻出一份表忠心的契約。
「投名狀」這個詞源于《水滸傳》,跟「豹子頭」林沖有關系,他被逼上梁山時,一開始也是小單純。當王倫提出要「投名狀」時,林沖還真以為就是寫幾行字就行。
書中的林沖說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
王倫笑著解釋道:「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
林沖想推諉。王倫絲毫不給他機會,限定三天為期,否則「只得休怪」。林沖迫于無奈只得答應。結果遇到了旗鼓相當的楊志。再後來,晁蓋上山,王倫怎麼也沒想到,林沖把自己給「咔嚓」了,向晁蓋納了投名狀。
這才得到了梁山新勢力的信任。
三
電影《投名狀》里有一段獨白:他後來向我說,他不相信投名狀。我問那你信什麼?他說他相信二哥,還有我。
你看,人就是這麼虛偽。嘴上都是兄弟義氣,暗地里還不是相互防備,互相算計?
如果,我們再往深了想,其實投名狀的背后,就是主動或被動向別人出賣自己的秘密,進而獲取他人信任的行為。因為,背叛了別人,就相當于背叛了自己。
有人說這是一種契約精神,投名狀相當于把自己賣給了一個組織或者個人,是一種買賣契約。簽了之后還要履行職責,沒有退路,他們只能努力為這個組織賣命,縱然心里有一萬個不愿意,因為把柄在別人手里,也只能硬著頭皮選擇服從。
當然了,或許「投名狀」是假的,是文人墨客杜撰的。但是你覺得投名狀的邏輯也是假的嗎?
首先我們明確一點,向上爬的資源是稀缺的,如果你想受到提拔,除了要解決自己的能力問題以外,最需要解決的是信任問題,于是納投名狀就是最好的選擇方式之一。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江湖就像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
比如,職場江湖,職場人想獲取他人的信任就需要加杠桿,也就是用自己的隱私和秘密抵押,提前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機遇。這是一場人性的考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妥協。我們假想一個場景:
某一天,小明受邀去了老闆的私人會所,發現公司高層在做某一個灰色游戲。老闆的秘書說:你也來一起吧!小明到底參與還是不參與?
不參與,就會被立即開除。參與,就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遇,而代價就是被人抓住了把柄,從此再不自由,日后想出去就是癡人說夢了!
這一招「上屋抽梯」之計,你真的能游刃有余地應付嗎?一個人想加入一個組織,納投名狀是為了讓組織認可自己的信仰和忠誠的表現。反過來,組織也可以用「投名狀」來約束參與者,防止他們的背叛。
四
是的,衡量人跟人的關系親疏,并不是一口一個「兄弟」。
「兄弟」這個詞就跟大街上有人叫你「帥哥」、「美女」一樣,根本不值錢。
因此,通常衡量的標準是:你到底知曉對方內心里的多少秘密,對方又知道你的多少秘密!兩個人關系的深淺,取決于分享秘密的深淺。
或許,最后能維系兄弟關系的,不是感情,而是兄弟間不能說的秘密!
當然了,對于這些行為,是極度反對的,我只不過是在解讀封建糟粕,讓各位道友感受到現實的美好。在如今的時代,「投名狀」那一套早已經過時,是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的。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