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真正的大美,在于端莊溫良的神韻。
靈魂的氣質和光環,是會反映在眉宇間的。
內心陽光的人,看上去五官舒展,滿臉笑容;內心暴戾的人,看上去也會目露凶光,氣勢洶洶。
若為吉人,必有天相。
有福之人,不一定傾國傾城,但卻耳淨、目明、口善。
《道德經·第十六章》中說道:「致虛極,守靜篤。」
此箴言的精髓就是說:要將心之虛寂達到極點,教生活的清靜堅定不移。
若想守靜,必須先守耳,繼而守心。
是非,是一池污水,越攪拌,越渾濁不堪;靜下來,反而淤泥會慢慢地沉澱下去。
從前有一個年長的木匠,為人正直友善,人緣特別好。
有一天,有個徒弟跟他說有人很嫉妒他的好人緣,還經常說他壞話。
這位老木匠馬上說,「請打住,不要往下說了。」
徒弟問:「您不想知道是誰不喜歡您嗎?」
「如果我不知道是誰,我仍然會和那個人正常相處,如果知道了,難免會心生芥蒂,說話就沒那麼自然了。日積月累,怨恨的種子會長成大樹,于己于人,都百害而無一利。」
常言道:「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這不是掩耳盜鈴,而是一種豁達坦蕩的心態和境界。
面對自己的是非,先撫心自問,有過改之,無過警之,不必惱之。
面對別人的是非,不參與,不傳播,甚至儘量不與愛說是非之人閒聊。
若能修得一雙清淨之耳,定能保持一顆正道之心。
《道德經·第二章》中說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
意思是天下人皆知美之所以為美,是因為有醜陋的襯托。
凡事皆有兩面,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
就像太極的陰陽圖,陰陽本是一體,陽發展到極致,陰應運而生;反之陰發展到極致,就能生陽。
但凡夫俗子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負面的事情上,而看不到烏雲背後藏著的一道銀光。
這裡有個充滿道家哲理的小故事:
從前,一個道長在趕路,經過一片樹林,遇上另一個路人。
由于下著大雨,樹林的路都變成了黏黏的濕土。
另一個路人滿聲抱怨:「我這雙鞋子是新買的,現在髒成這樣了!唉!」
道長聽了一笑置之。
當他們穿過樹林後,雨停了,前方的江邊出現了絢麗的彩虹,道士由衷地讚歎著美景。
可另一個人還在抱怨著剛才的大雨。
道長對他說:「就是因為之前有大雨,現在才能看見彩虹,否極必泰來,這和‘月虧則盈’是一個道理。」
若只想著雨,心裡就一直下著雨;若眼裡滿是彩虹,心裡也能長存彩虹的美麗。
有人曾說:「世界上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雙眸。」
有風雨,是因為那是彩虹的序曲。
有暗影,是因為那是陽光的良朋。
多看人和事物的美好之處,你會發現萬物皆妙。
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中,若能時刻發現美,將活得自在、活出精彩。
有一雙善于尋美之目的人,眼神和內心必都充滿著愛和柔情。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張懂得尊重和體恤別人的嘴巴,是面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古代,有個小男孩,調皮至極,他的父親對他厭惡非常。
九歲之時,他母親與世長辭了,父親娶了個繼母,並介紹他,「此為全縣最壞的孩童。」
但新來的繼母卻摸了摸小孩的頭,微笑著說,「相公,您錯了,此非最壞的孩童,實乃全縣最聰慧的孩童,只是他尚未找到宣洩熱誠之處。」
小男孩頓時心頭一暖,深覺繼母懂他,從此和繼母關係非常好,繼母也視他如己出,時常勉勵他。
于是他把作樂的精力用在了學習上,變作一個奮發圖強的學子。
後來小男孩長大了,考中了狀元,當上了大官,全家過上了豐裕的日子,而且他對繼母還是一如既往的孝順,恭奉備至。
溫暖的語言,足以改變別人的一生,也足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中講:「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
意思是: 道生成萬物,德蓄養萬物,萬物萬事呈現出形形色色的狀態,是由于環境使其成長。
怎樣的言語,代表著說話人的人品,更可創造著怎樣的人生環境,影響的是一生的際遇和生活。
靜相就是五官,動相就包括了語言和行為。
五官靜相是天生的,而語言等動相卻能為我們後天所掌控。
一句關懷的問候,往往會比甘露更能滋潤靈魂。
一句誠懇的讚美,往往會比黃金更能真正得到人心。
張開溫暖之口,就很大程度張開了人緣和人生。
《禮記》中說:「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為自己的容貌添彩,不如為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化妝。
好看是好看者的通行證,有德是有德者的金招牌。
耳聽處皆是正,目看處皆是愛,口說處皆是暖,人生過處皆是美!
最好的印象,就是讓人放心;最好的精神長相,就是面善!
-END-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