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公主嫁到蒙古后,大多不能生育,只因蒙古有一個惡習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中國歷史便從這里開始,隨著部落和朝代的建立,各個領袖開始不斷向外擴張,于是就有了戰爭,在戰爭中最受苦的不是將領,而是老百姓們。為了謀求一時的和平,中原地區便采取了和親的政策。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遠嫁,這些都是和親的典型例子,但是她們都是嫁到匈奴去了。

ADVERTISEMENT

古代也有嫁到蒙古的公主,但是嫁過去之后,不僅沒有受到尊重和疼愛,反而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最主要的是公主們大多數無法生育,連一個自己的孩子都沒有。

一、為什麼要嫁到蒙古

中國從漢朝開始,便開始不斷受到北邊匈奴的騷擾,北邊匈奴吃牛羊肉,喝牛羊奶,所以體格異常健壯,再加上匈奴百姓善于騎射,所以打仗是一頂一的高手。

匈奴人虎視眈眈中原地區的資源,于是發動戰亂想要奪取,劉邦知道后,自然不會同意。所以他親率大軍在白登山之下,跟匈奴人大戰,沒想到被困七天七夜,最后死里逃生。

劉邦打也打不過,面對匈奴人的挑釁,劉邦無奈采取和親的政策,將自己的公主駕到匈奴去,然后求得一時的安穩,和親的公主,自然是一輩子不能回到故土,在他鄉孤苦伶仃的生活。

ADVERTISEMENT

和親的政策確實有效,可以保證一段時間內的和平,后世也向漢朝借鑒經驗,只要一有戰亂,她們就會把自己的公主嫁到邊疆。那時候公主嫁到哪里都可以,就是不愿意嫁到蒙古。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之上,生性灑脫不羈自由,他們對待男性的尊嚴尤為看中,不允許自己的妻子忤逆自己一星半點,公主本來在自己的國家尊貴無比,但是嫁過去之后變成了丫鬟的角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往下滑看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