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小說家高爾斯華綏說:
厭惡比愛和恨還要深些,因為厭惡是神經的自然作用,是我們改變不了的。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每個人都有喜歡的人,也有討厭的人,正因為有人讓你喜歡,所以必然有人讓你討厭;
討厭一個人的心情分外糟糕,而多數人又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無視那些負面情緒;
我們總覺得那些讓自己難堪、喪失存在感、欺負我們的人,非常讓人痛恨;
也會因為別人莫名其妙地討厭自己而感到傷心難過;
其實,就像「誰人背后無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一樣,討厭別人和被人討厭,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我們再討厭一個人,也沒必要直接翻臉,而是要學會以下3種處理方式。
01
看破不說破,只篩選不教育
大家都在原生家庭中長大,從思維模式到處事方式,從綜合素質到性格三觀,無一不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可以說,有些習慣和性情,已經根深蒂固,很難被改變;
你討厭一個人,說明你感受到對方與你的步調不一致,或是覺察出對方讓你不安全、不舒服的信號了;
這時我們要看破不說破,因為成年人的世界,向來是只篩選不教育。
如果你和討厭的人較勁,最終耽誤的是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對方不一定信服你,反而覺得你是在故意找他的茬,你得罪個人,還平添了不少煩惱,何苦呢?
《世說新語》中記載,管寧和華歆坐在一個席子上讀書,見到外面有達官貴人的車經過,管寧安心讀書,華歆則趕忙跑出去看,管寧看見后直接割席,與華歆斷交;
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做,沒必要因為一個討厭的人,而耽誤了自己的節奏,耗費自己的心神,妄想把對方教育成與自己一樣的人,你做不到,也沒必要做;
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看破不說破,因為對方的問題,需要他吃了幾次虧,發自內心地醒悟,才會有所改變。
02
保持距離,或者遠離
進化心理學說,討厭一個人,其實是在啟動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是因為我們感受到了來自他人的敵意和威脅,我們才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喪失了某種掌控感;
有人說,成年人的決裂,不是爭執和糾纏,而是悄無聲息的遠離;
深以為然。
武志紅老師曾提出一個「漿糊邏輯」的概念,就是指一種粘稠的人際關系,不分彼此;
這種人際交往方式,對于一個成年人保護自己,提升自己,是有阻礙作用的;
試想一下,一個有邊界感的人,被其他人侵占心理空間,或是日常生活中被他人指手畫腳,是不是很讓人討厭?
如果關系混亂不清,攪在一起,就容易發生矛盾和厭煩。
所以,與討厭的人最好的相處方式是盡量遠離,只要有距離,就少了很多煩擾,糾纏在一起,總會有講不清道理的時候;
更何況,成年人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學會做減法,親近與自己志同道合的,遠離與自己性情相悖的,本來就是明智之舉。
03
提升自己,尋找合適的圈子
《呂氏春秋》中說: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
一個人如果始終沒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找到人生的重心,人際關系受挫,很可能說明他處在一個不健康的環境里。
當你周圍都是與你三觀差異甚大,居心不良、利欲熏心、道德水平低的人,那麼你待在這里就會格外難受,為人處世也會處處碰壁,做什麼都不會受到支持和理解。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力。
如果你處在一個優秀的群體,人與人之間互相互作用,互為影響,你會不自覺地模仿他人,也很容易變得出眾;
《荀子·勸學》說:「居必擇鄉,游必就士」。
意思是說定居一定要選擇適當的鄰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賢士。
遇到討厭的人,不必過多的耗費心力,用來爭斗和解釋,而是要把能量用在提升自己上,以最快的速度離開這個圈子,尋找能讓自己一展才華的舞台。
人生苦短,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被討厭的人連累,也不是為了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一生,自由、充實、健康。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