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豁達,自在隨心。
老話常說:「渡己是一種能力,渡人是一種格局。」
深以為然,世間的關係,看似錯綜復雜,雜亂無序,實則說到底,就是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聖明智慧的人,總是以寬容之心渡己,以慈悲之心渡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從而活得遊刃有餘,自在隨心。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中講:「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能戰勝他人,是孔武有力的:能戰勝自己,才是智慧非凡的。
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處理的關係,也是與自己的關係。
人生真正的贏家,不是去打敗別人,而是懂得度化自己。
唐朝,有一名將軍叫湯明,英勇無敵,驍勇善戰。深得皇帝的賞識,一時風光無二。
但是,在一次打仗中,他的腿受了很重的傷,又因為決策失誤,被罷免了官職。
回到家鄉後,至親也相繼離世。
面對生活的磨難,他沒有沉淪放棄,而是選擇做自己的擺渡人。
糧食不足,就自己開荒種田;飲食寡淡,就上山捕獵:腿傷復發,就自己研究草藥,治療舊疾。
閑來無事,就和三五好友,飲酒相聚,活得自在悠然,腿傷也慢慢痊癒了。
正是因為他學會了和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才能在平凡中找尋樂趣,在逆境中修煉心性。
《霸王別姬》裡有一句臺詞:「人哪,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生這場大戲,或許遇到什麼人,遭遇什麼事,是註定好的。
但是要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導演。我們可以擇,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對事情的態度。
以善意的角度,去感悟世界,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能夠善待自己,度化自己的人,就是生活的強者。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意思是:天地公正無私,不會偏袒任何人,對待萬物一視同仁。
境界高的人,品性也如同天地一樣,心胸寬廣,格局高遠,理解他人的不易,不會斤斤計較。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作惡多端,且得理不饒人,大家見了都敬而遠之。
後來,他決心放下過去,潛心修行。
就這樣過了幾年,一天。他正走在街上,錢包被小偷偷走了,抓住小偷後,得知對方是因為家境貧苦,母親臥病,才迫不得已偷竊的。
于是,他便不再追究了。
眾人很是不解,他說道:「計較簡單,慈悲卻很難。」
小偷聽到他的話後,很是感動,決定一改前非。
後來,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商人。
正是因為年輕人,有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有度化他人的慈悲,在感化他人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修為。
古語有雲:「與人為善,天地皆寬。」
眼裡有他人,心中有善意的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會收穫到他人的好意,人生之路便會越走越寬。
《道德經·第十六章》裡面說:「萬物並作,吾以復觀。」
世間萬物本為一體,我們與其他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渡人其實是在渡自己,渡自己才能更好的渡別人。
看到過一則小故事:
計程車司機,送一位老人回家。下車後,老人發現,丈夫留給自己的項鍊丟了。
老人的丈夫在五年前去世了,兒女又都在國外。
司機于心不忍,買了一條相同的項鍊,第二天便打電話,說項鍊在車裡找到了。
之後,司機常常去看望老人。
一年後,老人無意中發現了真相,很是感動,不停的道謝。
司機說:「是我要感謝您,一年前,我被告知得了癌症,活不過三個月。和您相處的日子裡,我體會到了久違的親情,病情也慢慢好了。」
司機無意中的善舉,不僅幫助了老人,也在無形中幫助了自己。
正如楊瀾所說:「善意就像空氣一樣是會流通的,你善意地對待別人,自然也會有善意的能量還給你。」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在經歷輪回,你所有的付出,最終都會回報,你所有的善良,最後都有迴響。
真正的智者,在度化他人的同時,也不忘關愛自己;在度化自己的時候,也不會傷害他人。如此,便會內心充實,外在圓滿。
稻盛和夫先生說過:「宇宙中存在著,推動事物向著更好的方向,不斷成長發展的宇宙意志。」
所有利于他人的,都是可以長存的,而損人背道的,或許暫時可以獲利,但是很快就會消失。
看得長遠的人,會提升渡己的能力,提高渡人的格局。
對己,修煉心性;對人,寬厚善良。如此,便是順應天道,便會生活順遂,福澤深厚。
餘生,願你我擁有渡己的智慧,也有渡人的心胸。
不因逆境沮喪,不因小事計較。從容豁達,自在隨心。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