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真如她筆下那般甜蜜?鄰居:其實是她一廂情愿
2022/08/25

鎖上我的記憶,鎖上我的憂傷,不再想你,怎麼可能再想你,快樂是禁地,生ㄙˇ之后,找不到進去的鑰匙。

——這是著名女作家三毛的名言,從中我們能夠輕易地看到她對自己愛人的相思、愛戀,以及對愛情的憂愁和哀傷,短短幾言道盡愛情的魅力,酸甜苦辣皆在其中。

而這句話也恰恰是她與自己愛人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名帶有浪漫主義和婉約派色彩的女作家,三毛的愛情雖然稱不上驚天動地,泣鬼神,但也同樣可以稱得上是一段可悲可嘆可敬的經歷,今天我們便來說一說三毛和她的愛人荷西之間的愛恨情長。

青年三毛:孤獨的小女孩渴望著熱烈的愛情

每一個浪漫主義作家總是生活在悲劇中,他們總是用浪漫的筆調寫著自己身上的煩惱,三毛當然也不例外, 她的人生經歷注定她是一個活在矛盾中的人。

三毛出生于重慶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當時正是新舊交接的時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蔣介石敗走台灣全讓這個小女孩趕上了。

因此三毛的童年并不安穩,她在睡夢中常常被父母叫起來,然后趕到防空洞去躲避敵人飛機的轟炸。除此之外,為了躲避戰亂,他們一家人常常搬家。

混亂、無序便是這個小女孩對于中國的第一印象,同時這也給三毛以后的創作埋下了伏筆,在她的作品里,常常能夠看到她對家國的哀傷,不過這段經歷更多地還是使三毛心理埋下了一顆悲傷的種子,她總是帶著一些悲觀去看待世界。

稍微長大一點后,三毛跟著父親母親移居台灣,至此跟祖國大陸相脫離,也更加 加劇了這個小姑娘身上的文化割裂性,同時也為她更加開放地接受西方文化提供了條件。

到達台灣這個第二故鄉的三毛終于迎來了人生中相對安穩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她終于不用每天都擔心炮火的侵襲了,有了能夠認真讀書的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里三毛展現出了十分強大的文字親和感,她十分熱衷于閱讀,雖然還是別人口中的小孩兒,但這個小孩兒偏愛讀大人的書籍,才十來歲,就把市面上能夠買到的文學讀物就幾乎全看完了。

這些書籍里面一些神來之筆和一些優美的文字, 她會不自覺地去記憶、去模仿,不知不覺地練就一個好文筆,這為她日后成為一名文筆卓越的作家奠定了基礎,只是這個小姑娘字里行間總是會透露出一絲憂傷,向世人展示著此時的她并不快樂。

而這種不快樂的根源在于孤僻甚至說有些自閉,也許是性格原因,她的朋友很少,常常一個人待著,也正是這種經歷,造就她十分脆弱的心理,不久一件事的到來,給這位小姑娘蒙上了一層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

在初二這年,三毛在學習中遇到了一些難題,原來與她成績優越的語文成績對比,她的數學成績很差,經常考不及格,為了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三毛和家人費了很大力氣。

也正因如此,三毛的數學成績進步很大,在接連三次小考中都取得了滿分的成績,三毛因此十分欣喜,但這樣的反差也引起了她的數學老師的懷疑,在這位老師的印象里三毛就是一個在數學一途毫無天分的人,她堅信三毛就是作弊考得成績。

因此她將三毛決定單獨考一考三毛,還故意給三毛出了一張超綱的卷子,三毛自然做不出來,她的老師見狀哈哈大笑,在全班人用毛筆在她的臉上畫了兩個大大的圓圈,還命令她獨自到教室走廊站了一下午,三毛至此成為了同學們口中的笑柄。

這件事給三毛的少年心理投了一枚大大的炸彈,其威力比三毛小時候每日懼怕的真炸彈還要恐怖, 這個小姑娘開始厭學,更加孤僻,終于在這一年作出了休學的決定。

對此她的父母雖然嘆息,但總歸沒有阻攔,還十分努力地親自教導三毛,因此三毛的文化課一點沒有落下,甚至在國文和英語上面進步飛速,展現出了越來越高的天賦。

但這段封閉的時光更加加劇了這位小姑娘孤獨感,在這段時光里陪伴她的常常只有一支筆一本書,三毛最初的著作便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了,她的文字婉轉優美、情調爛漫憂傷,迅速吸引了一批忠實讀者,三毛也因此小有名氣了。

但這一時期的三毛還是會常常地向天空望去,她看著云彩,期待著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到來,那個少女不思春,一個缺乏友情的、缺乏家國鄉土溫暖的女孩子會盼望著愛情的到來是十分正常的,幸運的是,這段愛情也快要來了。

愛情的開始:浪漫但悲觀的她遇見同樣浪漫卻十分樂觀的他

她的那個「他」遠在異國他鄉,1967年,已經二十四歲的三毛來到西班牙的馬德里大學學習,新環境、新老師同學使得三毛心情愉悅了幾分,再加上她此時已小有名氣,更加自信,因此也學會了主動跟新朋友交往。

在此期間三毛經常跟一些新朋友參加一些派對,也就是在一次派對上她遇到了那個他——荷西,荷西是西班牙本地人,遇見三毛的時候僅僅只有十六歲,這次見面使得這個高中生印象深刻。

那時的三毛穿著非常具有東方特殊的淡黃色絲紗裙,在派對上用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讀著自己新寫的小詩,旁邊一堆人在為她喝彩鼓掌,這一畫面令荷西終生難忘, 那一刻,他以為自己遇見了東方的公主,他對三毛一見傾心。

雖然自己只是一個高中生,但或許是西方人的文化氛圍的因素,荷西十分早熟,在求愛這方面竟然遠勝大她8歲的三毛。

他常常逃課去找三毛,戴著他標志性的那個法國帽,大大咧咧地走到三毛面前,然后用最熱烈的口吻大聲對三毛打著招呼:「hey!Chen(三毛的姓氏)」。

也會在某個平凡的夜晚,突然出現在三毛面前,然后送給她一朵玫瑰花。

這個十六歲的少年還在西班牙的街頭深情地向三毛示愛,他向三毛發誓說道: 「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四年讀大學,兩年服兵役,六年一過,我就來娶你!」

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使三毛這個筆下感情豐富,但現實中卻十分缺愛的女孩子動心?可傳統的教育和價值觀卻一直在告訴她「你們不合適」、「他還是只是一個小男孩」、「你們年齡差距太大了」、「也許他只是想玩玩呢」?

父母、朋友幾乎沒有一個看好他們兩個的,在這種情況下,三毛當然也十分動搖,最終以傳統的價值觀取勝, 她以年齡差距為由拒絕了荷西的求愛,并在不久后返回了台灣。

不過這段經歷以及荷西那天真的笑臉和熱烈的口吻已經在三毛的腦海里揮之不去了,她將這段經歷寫了下來,都收錄在《雨季不再來》一書中,里面寫滿了少女愛情的萌動、異國他鄉的浪漫和荷西揮之不去的身影。

回到台灣之后的三毛任教于中國文化大學,并在不久之后認識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個男人——一名年紀大于她的德國外教,這位外教對三毛的愛雖沒有荷西那麼熱烈,但卻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

他會接三毛上下班,給她做三毛喜歡的德式蛋糕,會細心地照顧三毛,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男人,三毛也很喜歡他,是一種和她對于荷西的喜歡截然不同的情感。

1972年,三毛答應了他的求婚,這時的三毛感覺自己應該是一輩子都見不到荷西了,她會在平平淡淡地愛中走完自己的一生,不過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卻徹底打破了她平淡的幸福。

原來這位德國外教身患心臟病, 在兩人馬上就要舉辦婚禮的時候,這位德國外教突發心肌梗塞離世了。

這一噩耗傳來,三毛直接暈了過去,她悲痛欲絕,感嘆世事無常,幸福離自己太遠,在今后幾個月內三毛幾乎都是以淚洗面。

不過上天為她關上了一扇門也為她重新打開了另一扇窗,聞知此消息的荷西再次來到她的身旁,此時荷西已經21歲,是一個大小伙子了,他在與三毛再次相見后,溫柔而心疼地對三毛說: 「我履行承諾來娶你了。」

三毛深深地看了荷西一眼,涌入了他的懷抱,有情人終成眷屬。

愛情的旅途:少不了的浪漫,缺不了的爭吵

和荷西正式在一起后的三毛逐漸放下了之前的矜持,她開始享受與荷西這份相隔八歲的愛情。

他們會一起漫步于西班牙馬德里的街頭,也會在夕陽下的街椅上擁吻,浪漫一如五年前。

但荷西畢竟還算是一個青澀的大男孩,有很多時候都需要三毛去照顧他,而三毛也對這份照顧十分享受。

她在書中寫道: 「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我們不懂得愛人又如何能被人所愛。」

她愛他,會很幸福地幫他洗衣、做飯,他也愛她,也在努力履行這當初說過「要給她幸福」的誓言。

1973年, 三毛和荷西二人來到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兩人在此進行了一段愛的旅程。

在這段旅程中,三毛感到十分快樂,雖然這段旅程的景色不總是很美的,但兩人都十分享受其中,他們會互相拉著對方的手,走過滿是沙子一望無際的沙漠之路,就像她寫的那樣:「跟你在一起,沙漠也是美景!」

當風沙襲來,兩人的手會拉得更近,不讓任何一個人離開自己,因此跟隨著這段旅程,二人便品嘗到了什麼叫做相濡以沫、什麼叫做生ㄙˇ相依、什麼叫甜蜜、什麼叫同甘共同。

于是當這段旅程走完,二人的愛情也自然而來獲得了升華,1974年,在撒哈拉沙漠附近的一個阿尤恩的沙漠小鎮中 ,二人舉行了簡單卻幸福的婚禮,二人終于徹底走到了一起。

不久,二人離開撒哈拉,前往加那利群島繼續旅行,同時,三毛經過這段愛之旅程,收獲滿滿,她著筆寫下《撒哈拉的故事》一書,把她對荷西的愛、二人相處的細節都寫入其中,是一本完完全全關于愛的宣言。

此書一經出版,便受到眾多書友的熱捧,她和荷西之間的神仙愛情也被世人所知曉。

婚后的三毛跟丈夫荷西的感情似乎更加升溫了,兩人對待彼此的感情已經到了靈魂的程度,二人不再對對方有任何隱藏,都把彼此當做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毛在書中這樣形容這種情感:真正的愛情,就是不緊張,就是可以在他面前無所顧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愛你的人,就是那個你可以不洗臉、不梳頭、不化妝見到的那個人。

而荷西正是這樣一個人,三毛在他面前即使蓬頭垢面,荷西也十分喜歡,而荷西在三毛面前也會不修邊幅,胡子、頭髮顯得十分「瘋狂」但三毛卻認為這樣的荷西很真實、很有男人味。

這也是二人留下來的合影,都是形象不太好的樣子的原因。

不過愛情不光是甜蜜的,不管是一段段旅程,總歸是要回歸到生活、生產和柴米油鹽上來的,二人自然也因此少不了磕磕絆絆和爭吵。

曾有人對三毛和荷西夫婦的鄰居、朋友進行采訪,而 這些鄰居朋友口中的三毛與荷西之間的愛情,與三毛書中所寫的樣子完全不同。

據鄰居說到,書中的兩人看起來恩愛、沒有爭吵,日子也過得很和諧,但其實都是三毛一廂情愿而為之,真正的三毛和荷西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對夫妻,小兩口的生活狀態和其他夫妻之間并沒有很大不同。

三毛的丈夫荷西沒有什麼大的才能,只是當地一名普通的潛水員,每日早出晚歸,掙著不多的工資,可以說收入還不及當時已是著名暢銷書作家三毛的零頭。

而三毛對于這個丈夫也不僅僅全是喜歡和愛,她也會因為一些做飯、做家務之類的小事情朝自己的丈夫發脾氣,而荷西不完全是書中所描寫的那樣溫柔,他也會經常毫不慣著地責罵三毛,夫妻二人的爭吵有時會很大聲,四鄰皆知。

也因為這段鄰居的描述,很多人因此認為三毛在書中描寫的愛情是虛構的,是為了營銷而故意寫出來的「恩愛」, 他們之間并沒有那麼甜蜜。

但作者并不這麼認為,因為愛情這個東西不會全是甜蜜的,三毛在書中寫出來的甜蜜是她真的甜蜜,她想要將這種愛分享給大家,而二人之間的爭吵又是必不可少、每對夫妻之間都會有的,這是她不想傳播給大家的負能量。

而二人的結局也恰恰證明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真愛情,不是虛構的謊言,我們且往下看。

愛情的終章:陪你一起去往天堂

三毛和荷西之間的愛情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關注,除了書中所描寫的甜蜜外,二人的結局也是令無數人感慨悲嘆的一面。

由于荷西工作的危險性,三毛其實一直是非常擔心的,她早就勸說荷西不要在從事潛水員的工作,哪怕自己養他也無所謂,可荷西是一名有著自己尊嚴的男性,他不愿當個「啃妻」族,他也想靠著自己的雙手實現自己的價值,因此一直沒有放棄這份工作。

可意外終究還是來臨了,1979年9月,荷西在一次正常的下水中突遭意外,身處水底無法上升,終 因溺水而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聽聞此事的三毛只感覺自己的靈魂遭到了重擊,這是她第二次失去摯愛,上天注定不會讓她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

巨大的悲傷襲來,三毛只能失魂落魄地回到台灣,全然沒有了往日快樂幸福的模樣,在之后的日子里,她雖然繼續從事著文字創作,但此時的文字當中哪還有當年筆下的溫柔和快意,每一個字符都充滿著她的憂傷。

她對荷西的愛是真真切切的,她對荷西的思念是無法停止的。

在這段日子里, 三毛的健康狀況也急轉直下,她患上了子宮癌,雖然在書中她向讀者表示自己已經慢慢走出了陰霾,但熟悉她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她其實并沒有走出來。

她常常會在深夜噩夢中驚醒,也會因思念和憂愁睡不著,此情此景一如德國外教離世時,只是這時可再也沒有下一個荷西給她「送藥」了。

她的身體和健康生活很差,生命的蠟燭不知道何時會熄滅,1989年,此時兩岸關系已經打破冰凍狀態,三毛拖著病體踏上了大陸的土地,雖然已經物是人非,但在重慶的土地上,三毛仍舊表現了前所未有的愉悅,這是尋根的快樂。

她還拜訪了漫畫《三毛流浪記》的作者張樂平先生,了卻了夙愿。

回到台灣后,三毛繼續拿起筆,寫下了人生中最后一個作品《滾滾紅塵》,這本書寫盡了三毛最后的心境,幸福有之,遺憾有之,悲傷有之,悵然有之。

1991年,她用自己的絲襪了結了自己的生命,有人說三毛是因為抑郁癥發作了再加上不堪病魔侵擾,所以才選擇自ㄕㄚ的,而筆者認為,三毛只是太想念荷西了,太想早一天去見到那個自己根本無法離開的男人了。


流浪貓偷吃海鮮,涉案金額巨大,無力償還,老闆:扣留它打工還債!
2023/06/10
猫界中,最“通人性”的几种猫,每只都灵性十足
2023/06/10
流浪猫偷吃海鲜,涉案金额巨大,无力偿还,老板:扣留它打工还债!
2023/06/10
食鹽不僅是調味品,撒一把在衛生間,這用途太厲害了,我也是剛知道
2023/06/10
家里有藍色口罩的快找出來!好多人傻傻不懂,再忙也要了解!
2023/06/10
食盐不仅是调味品,撒一把在厕所有2个用途,学会后全家都受益了
2023/06/10
將100條水蛭餓10天,再丟進一個完整的豬頭,現場瞬間陷入一片混亂
2023/06/10
失败家长的10个坏习惯,看看你有没有?
2023/06/10
去朋友家喝酒,這4句「客氣話」別當真,別不懂裝懂,容易討人嫌
2023/06/10
洗手液從來都不用買,用「它」煮一煮,只需幾毛錢,一次一大瓶
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