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最大的敵人并不是精明的壞人,而是缺乏智慧的好人。
因為當一個壞人足夠精明的時候,也就是做到絕對自私的時候,他反而容易走向覺悟:
明白只有開始利他,才能真正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
相反,當一個好人沒有足夠的智慧,他的行為對別人和社會來說,常常是好心幫倒忙,好心未必就有好結果。
舉個例子,有句話叫:
慈不帶兵、義不經商;
情不立事,善不為官。
如何理解這四句話呢?
1:仁慈的人為什麼不適合帶兵打仗?
身為將領,一旦仁慈心軟,表面上看好像會避免很多戰爭,讓很多百姓免于戰火,但是卻害了更多人,因為和平往往是打出來的,沒有戰爭就沒有和平,一味的忍讓并不能讓弱者免于被殺戮的命運,相反只能讓戰斗連綿。
2:講義氣的人為什麼不適合經商?
身為商家,第一業務就是創造價值去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還要保證自己能賺到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商業的循環,從而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一身情義,舍己為人,大公無私這些質量固然高尚,但這些都不是商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賺錢是商人最好的修行,沒有商業的社會是沒有生命力的。
3:重感情的人為什麼不適合謀事?
人在做事的時候,最忌諱被情感干擾。人一旦動了感情,往往就會失去理智,而人在不理性和冷靜時往往做出害人害己的決策,不是說重感情不好,而是人在被感情干擾的時候不適合做決策,從而影響全局的利益。
4:善良的人為什麼不適合做官?
作為官員,最重要的是公正廉明,心太善的人往往會因為可憐別人而失去原則,甚至別人哀求幾句就心軟了,這是做官的大忌,對個別人的寬容就是對集體的不負責,做領導/老板一定要成為一個無情又公正的人,而不是要成為一個好人。
一個人有多少善良和情義,就需要有多大的智商和手段與之相匹配, 唯有高舉雷霆手段,才能行菩薩心腸。
委屈與誤解是人生的必修課,雙重人格是強者的鐵布衫。
善良不僅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能力。
它是一種不被自私的求助所誤導的能力,是一種不被人性表象的柔軟所侵染的能力,更是一種挽救他人于水火而不溺亡自己的能力。
真正的善良是一種遠見,它做事不但能從對方/自己和他人的角度去綜合考慮,還會能社會的角度去考慮,讓自己的行為不會對社會產生負面的連鎖反應,這才是大善。
這就叫「善亦有道」,你的善良也需要鋒芒。
否則,低智商的善良還不如高智商的冷漠。
好人未必有好報,好心未必辦好事。
有時你是一個好人,但未必是一個好老板/好家長/好領導。
總有一些人自以為給別人的是滿滿的幫助,其實給別人帶來的卻是各種倒忙。
羅素說:「若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
哈耶克說:當善良失去原則的時候,可能比惡還惡。因為它將淪為惡的幫兇。
蘇格拉底說:無知即無德。
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以道德之名,行情感勒索、道德綁架之實的好人?
因為他們的善良缺少智慧的內核,不僅能助長邪惡,還會殃及自身。
當善良成為信手拈來的旗幟和牌坊,被毫無門檻的掛在嘴邊,在世間恣意橫行,它已經成為一種惡,因為它以善良之名制造了無數惡人。
的確,世間最大的惡,往往以善良之名到處橫行。很多人正是以善之名,悄悄犯下了各種惡。
請記住,做一個高級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