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為人處世的學問,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孔子、老子,分別代表作為《論語》、《道德經》,受到許多國學愛好者的追捧。
但今天我們不提孔子、老子,而是被奉為千古奇人的另一位神秘人物,鬼谷子。
他精通百家學問,善于揣摩心理,所著《鬼谷子》藏了很多為人處世智慧。
《鬼谷子》里說「善言者,言則口若懸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則神定如山,勢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墜五里云霧中。此所謂不言即言,無聲勝有聲。」
有句俗話「人活一張嘴,樹活一張皮」,人的這一張嘴,說什麼話不說什麼話,鬼谷子認為,一個人身上如果有這3個特征,遲早會吃虧。
01 不分好壞,把話說盡
孔子說,把事情做過頭了,不如不去做,這是「過猶不及」的意思。
說話也是如此,過去人會將那些滔滔不絕的人,稱作口才好。
口才好有什麼用呢?我們說口才就是一門技術活,不僅能拉進人脈,還幫助工作發展,比如銷售行業、餐飲服務業等等。
尤其到2020年,不管什麼職業都得和人打交道,更不用說生活上朋友的來往。一個人會不會說話,往往影響著生活的狀態。
但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跟誰都話多,肚子里有什麼話說什麼話,這樣的人一定受人歡迎?
鬼谷子認為,一個真正會說話的人,應該是這樣的 「善言者,言則口若懸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生活里經常能看到有些人,不管在公眾場合還是生活里,碰上什麼話題都能接得上,還說得讓人信服。
這樣的人,不僅受人歡迎,工作中也常常表現得出彩。但要想成為這樣的人,就要會「旁征博引」。
這就得談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但凡喜歡讀書學習的人,說起話來是能引經據典,用詞也優美,就像主持人董卿。但想做到這樣,不是一天功夫練成的。
所以,更多時候我們要注意「言多必失」,就像季羨林先生說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有些話不是必須說,就要有選擇地保留。
02 「直率」當借口,言語傷人
《論語》里,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意思是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從孔子這句話中,我們能看到儒家的待人之道,主張「愛人」,不去傷害別人。
這一點上,道家老子給出了原因,老子說「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就是說為什麼圣人很少出毛病,因為他們時常鞭策自己,約束言行。
現在呢,對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說,會去反思自己,改正言行,大多數人都不太注意,「張口即來」在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有些人甚至還會解釋「對不起,我這個人說話直,你別介意……」憑什麼不介意呢?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你說什麼話,就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好的話讓人笑,愿意親近你;不好的話讓人哭,逐漸遠離你。
現代人常說,語言是一把雙刃劍,用得不好,不僅傷害到我們身邊人,還會讓原本的好事變壞事。
一個人責罵另一個人,會有周邊人提醒他,不要得理不饒人,說話積點口德。
一個人要是說話惡毒刻薄,就沒了口德,毀掉自己的形象。
所以你看,很多企業家名人都愛看書,提高文化修養。
因為越是一個注重修養的人,越關注自身的言行是否得體、妥當。
就像前段時間上了熱搜榜的董卿,在《主持人大賽》節目里,點評選手表現出口一針見血,還流露出自身才氣,董卿這樣的說話方式,讓人聽了很舒服。
所以不要小看語言的作用,管理好自己的嘴巴,不說傷人的話,就是給自己積口德,久而久之人家都愿意跟你打交道,自然日后遇到困難,有貴人相助。
03 怨天怨地,傳遞負能量
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是一位重修行的人。
一次,林清玄的朋友喬遷新居,請他題幾個字用來掛在墻壁上,他毫不猶豫地寫下四個大字「常想一二」。
按理說,我們去人家串門、拜訪都能看到客廳里掛著些裝飾畫、書法作品。
仔細觀察會發現多數人家張貼的是「一帆風順」「家和萬事興」之類。所以林清玄寫完這幾個字,朋友十分疑惑。
但林清玄說「生命已經夠苦了,如果我們把幾十年的不如意的事都背負起來,一定會使我們舉步維艱。
生活與感情陷入苦境,有時是無可奈何的,但是如果連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討苦吃,苦上加苦了。」
的確,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就算財富過萬、身處高位,也都要面臨現實打擊。所以每個人都有不順心的事,但抱怨成為很多人的通病。
這會帶來什麼后果呢?你抱怨對方不理解自己、給自己添麻煩,卻是在破壞與他人的關系。所以,抱怨的話,不要說出口。
就像鬼谷子說的 「不言則神定如山,勢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墜五里云霧中。」
抱怨的話,說多了,既招人煩對解決問題也無用。
與其把怨氣沖向別人,不如省點精力讓自己安靜,想出解決辦法。
人這一輩子,千萬不要得罪人,尤其是小人。
管好這一張嘴,該說的話去說,不該說的話不說。
給自己留口德,就是給自己添福德。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