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
職場
家庭
《素書》:人到中年,聰明的人懂得藏好這3張「底牌」,晚年會過得更幸福
2023/01/02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尤其是人到五十歲,到了知天命的你見機,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作為家里的頂梁柱,壓力也很大,但是,要想平穩度過中年,過好后半生,就要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而且,中年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人生已過半,看淡了很多事,也看透了許多人,少了沖動,多了一些顧慮,對后半生充滿了焦慮和迷茫,那麼,我們要怎麼才能更好地度過晚年呢?對此,千古奇書《素書》就有給出忠告:人到中年,聰明的人懂得藏好這三張 「底牌」,晚年會過得更幸福!

一、藏好「積蓄」

雖然,錢對中年人才是保障,說話才有底氣,但是,一定不能到處顯擺和炫耀自己有多少財富,要藏好這一底牌,不能活得太招搖,在《素書》就有說道:「括囊順會,所以無咎」。

簡單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要收斂鋒芒、慎言慎行、低調做人,順其自然、安守本分,雖說不會受到獎賞,但也不會有過失,如果一個人因為自己有點錢就到處去炫富的話,不僅會被不懷好意的人算計,而且,還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嚴重的話還容易惹禍上身,因此,人到中年,一定要懂得 低調做人,安守本分,才能越過越好。

二、藏好「情緒」和脾氣

《素書》說:「安莫安于忍辱」。

在書中,對于這句話的解釋是要想生活安樂,就不要理會他人的誤會和侮辱,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殃」,從廣義上的解釋是:為了大局著想,個人的屈辱不算什麼,天大的困難也要忍耐,正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

而且,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都是因為一時的意氣用事,從而導致了嚴重的后果,引發悲劇的產生,所以,人到中年切記不能沖動行事,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并且, 也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過上一種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

三、藏好「家庭秘密」

老話都說:」家丑不能外揚「,古人的經驗之談有一定的道理,不但家丑不可外揚,而且,任何家庭秘密都不要輕易告訴別人,例如,家庭的矛盾和分歧,夫妻之間的關系,跟外人說的話,真的沒任何好處,說不定人家還會將其當成飯后談資,若是被自己的家人知道,還會產生誤會和隔閡,一旦家庭不和睦,自然生活也不得安寧。

所以,《素書》也有告誡: 「不妄言,避口舌之患」,也就是說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亂說話,藏好「家庭」秘密,這樣才不會有過錯,才能避免惹來禍患。

不僅如此,《素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以言取怨者禍」,其意思就是說:因為言語招致的怨恨,一定會有禍患,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中年人要明白, 一個言語太過于隨便,口無遮攔的人,不僅是容易因為言語傷人,還容易為自己帶來災禍,因為舌頭是一把雙刃劍,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從古至今,不少人都是因為不懂說話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災禍和傷害,輕則在與人之間產生矛盾,重則讓自己喪失性命,所以,人到中年,更要懂得這一道理 ,謹言慎行,不可遇到人就訴說自己家里的秘密或者是閑話,才能避免晚景凄涼。

總而言之,《素書》中總結的這三點是十分受用的,也告訴了我們怎麼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可以說,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人生,雖然, 《素書》原文不足幾千字,但內容豐富、思想深邃,對現代人的啟示意義重大,是一本值得讀一讀的經典著作。

而且,《素書》所闡述的道理,不僅僅適用于職場,還包括各種為人處世的道理!

論交友,《素書》曰:「親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人。」意思是說,親近仁慈、正直的朋友,這樣就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幫助;接近那些寬宏大量的人,并貫徹篤行,這樣就能學會待人處世之道;

論做事,《素書》曰:「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意思是說,對自己馬虎,對別人求全責備的人,無法處理大小事務;對自己寬厚,對別人刻薄的人,一定被眾人遺棄。

直到現在,這本《素書》依舊廣為流傳,尤其是受到商界和政界精英人士的歡迎。


🌟台北*麵線不只蚵仔 透抽與涼拌魚皮雙重海味享受
2023/06/10
🌟【詐騙】衛生福利部全民共享禮品?用健保卡領取?假官方網站騙信用卡個資
2023/06/10
🌟18歲女夜校生下課開車返家 大迴轉270度撞進超商
2023/06/10
🌟曾獻聲《海綿寶寶》、《鬼滅之刃》!台灣資深配音員李香生離世 享壽73歲
2023/06/10
🌟Lisa「瀏海起飛」見光死!網認不出嚇:也太凸
2023/06/10
🌟太突然!台灣男歌手交通事故逝世 享年31歲
2023/06/10
🌟「吃力了」軍車擦撞千萬賓利 網虧:全體納稅人共同刮到的
2023/06/10
🌟別抱怨生活,誰都有下雨沒傘的時候,沒傘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
2023/06/10
斗羅2主角建模曝光,小奶狗霍雨浩完爆唐三,唐舞桐發福變大媽
2023/06/10
胡總董小姐牽手門事件持續發酵,最不想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
2023/06/10